路援帮 汽车资讯 一路疲乏-一路劳累

一路疲乏-一路劳累

二、什么是疲劳驾驶?  疲劳是经过连续工作后身体工作能力下降的一种状态。疲劳首先产生在大脑皮层,当长时间重复同样的工作,皮层参加工作的细胞受到频繁的刺激,产生强烈的兴奋,这种兴奋持续到一定程度时,便会。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今天路援帮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一路疲乏的问题,下面我们整理了相关介绍一路疲乏的解答,一起来看看吧。

  二、什么是疲劳驾驶?

  疲劳是经过连续工作后身体工作能力下降的一种状态。疲劳首先产生在大脑皮层,当长时间重复同样的工作,皮层参加工作的细胞受到频繁的刺激,产生强烈的兴奋,这种兴奋持续到一定程度时,便会转为抑制,如果继续工作,这种抑制过程就会加强而导致疲劳。人体若长期处于疲劳状态而得不到适当的休息,疲劳就会积聚下去而产生“过度疲劳”,严重者中枢神经系统及身体其他系统的机能都会出现失调现象。驾驶员长时间连续行车后出现的疲劳现象,主要有四个方面表现:

一路疲乏-一路劳累

  1、肌体疲劳。驾驶时,驾驶员的心律增高,这主要是由于心脏活动加快,同时肌肉活动的耗氧量增加的缘故。姿势不正确或以固定姿势持续时间过久,虽用力不大,也会出现疲劳现象。这是由于肌肉的活动,引起血管的收缩和舒张,使驾驶员感到疲劳。

  2、精神疲劳。简单、呆板的驾驶操作抑制了血压、呼吸和心律的正常状态,使脑部供血不足,导致精神疲劳;复杂多变的交通环境使驾驶员的神精一直紧绷,遇到危险情况,更使驾驶员处于极度紧张状态。过度紧张和连续紧张必然导致精神疲劳。

  3、眼部疲劳。驾驶员连续驾驶时间过长或睡眠不足时,常会出现眼部肌肉松弛,眼球转动减少,眨眼频繁,甚至出现颤动、视像重影,这就是眼部疲劳的反应。

  4、脊椎疲劳。驾驶员由于座椅不合适、坐姿不正确,或在狭小的驾驶位不得不以一种固定坐姿长时间工作,都会引起脊椎的疲劳反应,出现腰酸、腰痛等。

  驾驶员疲劳根据疲劳程度可分为轻微、中度和重度三种,它们的征兆分别是:

  1、轻微疲劳。精神疲劳,频频打哈欠;眼部疲劳,眼皮沉重;肌肉疲劳;换挡不流畅,方向和距离感不准确。轻微疲劳驾驶,有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风险。

  2、中度疲劳。眼睛发涩,有疼痛感;瞌睡,走神;全身发热;腰酸背痛,动作呆板。中度疲劳驾驶,有较高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风险。

  3、重度疲劳。出现睡意,神志不清,意识模糊,时有睡着突然醒来的感觉;心跳加快;视像出现重影;浑身发颤,出冷汗;有下意识的操作行为。重度疲劳驾驶,有极高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风险。

  无论是轻微、中度还是重度疲劳,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皆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若继续驾驶车辆,都有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风险,这是客观规律,不可逾越。特别是当重度疲劳后,有驾驶员为了抢着完成运输任务,或急于赶路,抱着侥幸心理,以为只要打起精神就可战胜疲劳,但无论内心怎么想打起精神,结果依旧被生理的客观规律带入了“梦乡”,造成车辆处于“无人”驾驶状态,最终酿成惨剧。上述三起事故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每位驾驶人员,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一定要牢固树立拒绝疲劳驾驶的意识!在实际驾驶中,如果出现疲劳症状,务必停车休息,待疲劳消除后,再恢复驾驶。

  三、如何防范疲劳驾驶

  预防疲劳驾驶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行车前,确保充足的休息和身体的调适,以充沛精力投入驾驶工作;二是行车中,尽量消除加速疲劳的因素,并结合活动性休息延迟疲劳产生的时间。

  1、行车前身体和精神状况准备的要求。

  行车前休息的最主要的方式是静止性休息,睡眠是消除疲劳最有效的静止性休息方法。驾驶员每天都要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使身体各系统及器官得到充足休息。为了保证睡眠质量,驾驶员应当做到:维护家庭和睦;适度分担家务;不暴食暴饮;控制社交活动和文娱时间;选择安静的就寝环境,保证睡眠时间。

  在饮食方面,多吃含维生素(A、C、B1、B2)多的、含纤维性多的、含钙量较高的食物,以防止眼睛干燥、疲劳、夜盲症的发生,增强胃、肠的蠕动,防止便秘和痔疮,减轻驾驶中的不适、焦虑和烦躁感.

  2、行车中如何预防疲劳驾驶。

  行车中,室外气温适宜时,尽量开窗通风,必须开空调时,温度应当设置为身体舒适为宜,并切换为通风换气模式;平时加强车辆的维护,确保车辆各项设施完好,以减少噪声和振动;座椅调整以舒适、方便操作为宜;与同车人保持良好关系。努力在车内营造一个轻松愉悦氛围,延迟疲劳症状的出现。

  行车中还可以采用活动性休息方式主动消除身体局部疲劳。比如,通过改变驾驶姿势迫使身体部分机体活动发生变化,因为后一种活动所产生的兴奋可以抑制前一种活动所产生的兴奋,使前者引起兴奋的细胞得到休息,从而延迟整体疲劳时间。

  科学、合理的安排行车时间和计划,注意行车途中的休息。每天驾驶时间不超过8小时;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连续行车4小时,必须停车休息20分钟以上。

()

  夜晚光线差,路面行驶判断比较困难,更需要集中眼力,加上人的生物钟作用,夜间开车比白天更容易疲劳。所以,夜间长时间行车,应由2人轮流驾驶,交替休息,每人驾驶时间应在2小时之内,并尽量避免凌晨驾驶。在道路旅客运输中,国家安全委员会、交通运输部、公安部联合发文要求,凌晨两点至五点,不准许客运车辆进入高速公路,就是主动预防驾驶员疲劳驾驶的措施,以免酿成事故。

  夏季天气炎热,驾驶员很容易感到精神疲倦,驾驶车辆时间稍长,视线便会逐渐变得模糊、思维变得迟钝,尤其是午后行车极易打瞌睡,甚至会出现驾驶人瞬间失去意识的现象,强撑驾驶极易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在高速公路行车,驾驶人的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体力消耗增大。又由于道路平直、无会车、周边环境几乎千篇一律,极易产生松懈或疲劳。长时间单调、枯燥的驾驶,会不知不觉地提高车速,甚至丧失制动减速意识。因此,在高速公路上行车时,最好在1个半小时至2小时到就近的服务区休息一下。

  当开始感到困倦时,切忌继续驾驶,应迅速就近停车,采取有效措施,适时的减轻和改善疲劳程度,恢复清醒。减轻和改善疲劳,可采取以下方法:

  1.用清凉空气或冷水刺激面部;

  2.喝一杯热茶或热咖啡,或吃一些酸或辣的食物刺激神精;

  3.停车到驾驶室外活动肢体,呼吸新鲜空气,促使精神兴奋;

  4.收听轻音乐或将音响适当调大,促使精神兴奋;

  5.作弯腰动作,进行深呼吸,使大脑尽快得到氧气和血液补充,促使大脑兴奋;

  6.用双手以适当的力度拍打头部,疏通头部经络,加快人体气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和大脑兴奋。

  当然,以上方法只能是暂时的缓解疲劳,不能从根本上解除疲劳,唯有睡眠才是缓解疲劳和恢复清醒最可靠、最有效的方法。

  另外,当服用驾驶车辆忌用的药物,女性生理特殊时期(经期、孕期),身心容易疲劳,应当避免驾驶车辆。

  四、疲劳驾驶的法律后果

  为了防范疲劳驾驶,有效遏制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更好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驾驶员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用于公路营运的载客汽车、重型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应当安装、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行驶记录仪。交通警察可以对机动车行驶速度、连续驾驶时间以及其他行驶状态信息进行检查。第六十二条又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行为。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九十条,驾驶员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还规定:连续驾驶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一次扣12分;驾驶其它车辆,一次扣6分。

  

大家可以参考小编上面的一路疲乏-一路劳累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有帮助,在平时的使用时候,需要定期的进行维护与保养,这样的话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保证作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以及网络收集编辑和原创所得,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62024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https://www.hfjzb.com/qczx/22692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