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今天路援帮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2022汽车论坛 |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李万里:诸多宏观要素决定新能源汽车技术路径的发展定位的问题,下面我们整理了相关介绍2022汽车论坛 |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李万里:诸多宏观要素决定新能源汽车技术路径的发展定位的解答,一起来看看吧。
2022年11月8日-10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2届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作为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汽车行业首场盛会,本届论坛以“聚力行稳 蓄势新程”为主题,共设置“1场闭门峰会+1个大会论坛+16个主题论坛”,以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与行业精英一起贯彻新精神,研判新形势,共商新举措。其中,在11月9日下午举办的“主题论坛5:多技术路线下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上,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产业政策司副巡视员李万里通过视频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各位专家:下午好。很遗憾不能到现场与大家交流。
今天会议的主题是“多技术路线下的新能源汽车发展”。
我觉得汽车技术路线的抉择主要受国际国内宏观要素的综合影响。譬如:大发展的时代趋势赋予的定位要素、所处大国责任的定位要素、大产业体系任务的定位要素、承受国内难题和底牌的定位要素、与网络化和智能化高度融合的定位要素、大能源转变过程的定位要素、大开放博弈的定位要素。更有国家赋予汽车产业的硬任务。
以上各要素决定了中国一定要在“多技术路线下”发展新能源汽车。
一、时代发展趋势的定位
根据2021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数字经济规划》)的说法,“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我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
何谓“数字经济”?在数字经济规划中列举了若干产业,若干设施及其若干产品。主要是新产业、新形态,新产品,也有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的创新。
在讲到“数字基础设施”的重点领域时点到“自动驾驶”;
讲到数字产业化 “供应链体系”的重点时点到“新能源汽车”。
讲到“数字经济的公共设施体系”的重点时点到“智能停车场、智能充电桩”。
也就是说,数字经济当中的基础设施有“智能网联汽车”;在供应链体系当中有“电动汽车”;在公共设施当中有“智能停车场、智能充电桩”。“汽车”在数字经济规划当中出现多次。仔细一查,居然是唯一一个工业产品。唯一提到的具有浓厚传统工业特征的工业产品。
说明汽车产业当下的表现和人们对它的期待值就是这么明明白白的摆在那里了。汽车产业是数字化经济的代表之一成为普遍共识。
这就是新时代发展趋势对汽车的定位。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时提出“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的总体思路。讲的是“电动化”,技术路线十分明确。而转过年来《数字经济规划》说的是新能源汽车,而不是电动车了。应该比汽车规划说的更加宽泛。可不可以理解为,新能源汽车就是不同于传统汽车的技术路线。再广义的诠释,可不可以这样说:所有与传统能源汽车有所区别、有所扩展、有所延伸、有所发展,直到有本质性飞跃的形态,就都不是“旧”技术路线了。提炼到今天会议的主题:不是旧的技术路线就不应该被排斥。
二、国家向世界承诺的定位
202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的主要目标:
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
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即30/60的国际承诺目标。
这对中国的压力极其重大。这个承诺我们是咬着牙确定下来的。即便如此,已与西方国家相差甚远。西方国家目前已经做到了“碳达峰”。西方国家“碳中和”的目标普遍是在2050年,比我们早10年。这意味着2050年时西方国家会由于“你不是碳中和的产品,不可参与交易”为由,不带你玩儿了。
这就是国家向世界承诺对汽车的定位。提炼到今天会议的主题就是:凡是能满足30/60国际承诺目标的任何一种技术路线都应该被允许。
三、产业必保目标的定位
为确保国际承诺,汽车产业的目标必须要提前。
根据中国汽车学会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碳排放总量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于2028年左右提前达到峰值。”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课题提出汽车产业要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
应对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全球一致行动,推动交通系统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主要国家的共同选择,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2050年碳中和目标。即28/50的指标定位。
这就是产业必保目标的定位。提炼到今天会议的主题就是:凡是能促进实现28/50产业必保目标的任何一种技术路线都应该要鼓励发展。
四、承受国家底线的定位
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公报。其中有一段话特别醒目:“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对汽车而言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新能源汽车如何进,另一个是传统汽车如何退,或者甚至是如何转型升级,持续发展的思考。由于退出的不仅是传统车辆,还包括能源基础设施的转换过程。传统能源的开采、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网络,关乎几大产业的结构调整,更涉及国家安全。因此要统筹规划。既要从国家工业结构调整的全局考量,甚至更要在国家层面通盘筹划。
这就要承受国家底线,传统能源不全退,传统能源汽车也不全退的定位。提炼到今天会议的主题就是:采用节能减排技术路线的传统石化能源车辆都应该要支持发展。
五、新能源汽车发展要与网络化和智能化高度融合的定位
新能源汽车对智能网联产业及全社会的带动作用极其重大。
新能源汽车融会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
推动汽车从单纯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
带动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交通体系和城市运行智能化水平提升;
因此提炼到今天会议的主题就是:与网络化和智能化高度融合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路线前景光明。
六、能源结构大调整的定位
能源结构大调整既要深入车辆开发和生产环节的部署,也要密切关注能源结构的变化。关注传统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氢能储能的定位。
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国家十四五规划)。在第九章“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提出两个概念:一是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二是前瞻谋划未来产业。
“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再次强调“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产业体系新支柱”。可再生能源是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应是“产业体系的新支柱”。
“前瞻谋划未来产业”是一个新概念,它包括“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将“氢能与储能”确定为“前瞻谋划”的“未来产业”。
尽管通过风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然后通过电解水制氢、储氢的具体技术路线尚不具备工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基础,但国家已“板上钉钉”地确定下来。必有重大战略设计。
这就是能源结构大调整的定位。提炼到今天会议的主题就是:
“可再生能源+氢能储能”技术路线的发展动向要密切关注跟进,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七、对外开放的再定位
中国汽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从买整车,买制造技术,买零件,再到卖零件,卖整车的转变。目前中国已开始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知识、资本密集型转变。正在探索从一个“打杂”店小二的角色,转变成力争为“双循环”局面以及世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新地位。美方十分警惕中国转型升级的态势,已经开始恶意限制我们发展。
对外开放的环境和游戏规则正在深刻变化。我们要在既持续对外开放,又要守住自主创新底线的条件下进行“再定位”。提炼到今天会议的主题就是:通过对外开放引进的技术路线要依法保护,对自主创新的技术路线更要倍加爱护。
八、国家给汽车产业硬任务的定位
底线要求:当下要靠汽车吃饭。
自1994年版《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和2004年版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发布实施以来,汽车工业高速发展。与此同时,几十年来 “污染环境”、“气候变暖”、“能源危机”、“交通堵塞”等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源头直指汽车。即便如此,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新冠疫情最紧迫的时候,党中央发出最强的声音。
2020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明确促进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恢复发展,稳住经济基本盘。
“稳住经济基本盘”的4个支柱产业中汽车首当其冲,可见汽车产业在中国发展历程中,在工业、经济领域所起到的巨大的定海神针的作用,其地位之重要。
这就是靠汽车产业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定位。提炼到今天会议的主题就是:靠汽车吃饭的技术路线要坚决守住。
上限要求: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
归纳:
我对多技术路线下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几条感受:
1.只要不是旧的技术离线就不应被排斥。
2.满足30/60国际承诺目标技术路线都应该允许。
3.促进实现28/50技术路线的都应该要鼓励。
4.采用节能减排技术路线的传统石化能源车辆都应该支持。
5.与网络化和智能化高度融合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路线最有光明前景。
6.“可再生能源+氢能储能”技术路线的发展动向要密切关注跟进。
7.通过对外开放引进的技术路线要依法保护。
8.靠汽车吃饭的技术路线要坚决守住。自主创新的技术路线更要倍加爱护。
谢谢各位。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关于2022汽车论坛 |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李万里:诸多宏观要素决定新能源汽车技术路径的发展定位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解决你的困惑。路援帮往后会继续推荐2022汽车论坛 |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李万里:诸多宏观要素决定新能源汽车技术路径的发展定位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