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今天路援帮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渗透率近一半,AEB为何还是流量密码的问题,下面我们整理了相关介绍渗透率近一半,AEB为何还是流量密码的解答,一起来看看吧。
何小鹏的一篇访谈记录,引发了行业多场口水战,不仅如此,还给小视频产业带来了新的流量密码。社交媒体平台上,有关AEB的评测视频相继流出,评论区热闹非凡,有肯定有质疑,有看戏的也有倒油的。
不妨先来回顾一下整个事件的始末。
在被问到友商大定用户中有很多人愿意为AEB买单时,何小鹏表示,“大部分人可能从来没有碰过AEB”“友商讲了AEB,我认为99%是假的。那些宣传都不是公司官方发布。我们的人也去问了,它的AEB根本不能开,路上误刹车的情况太多了。”
随即余承东发布了一条朋友圈,表示“连AEB是什么,居然有车企的一把手还没有搞懂呢!”作为回应,何小鹏则发文称,“我最近评价了一个行业乱象,结果行业没急,非行业的倒急了,不知道他急什么。”
没有指名点姓,就这样一来一回,AEB的热度再度炒起来。民间小视频不断,甚至有壮汉自告奋勇扮演起人形障碍物。而在一些评测视频中,小鹏汽车的成绩落了下风,品牌形象首当其冲,舆论风向的矛头也开始对准何小鹏开炮。
“友商辛苦了”。
这是何小鹏11月8日发布的文章的第一句话。他在文中解释了AEB会如何改变传统驾驶方式,以及拿到Euro NCAP五星安全评级的小鹏汽车为何表现会不及市场预期。而到11月9日,何小鹏又发文称其与余承东已经“冰释前嫌”。
被“神化”的AEB
无论原因是什么,小鹏和问界的AEB之争到现在基本已经结束,但不能忽视的是,由此事引发的议论声音仍然存在。
被“神化”的AEB究竟有何能耐?一场直播就能把AEB的能力看透吗?作为消费者,我们想要的到底是无厘头的营销,还是真正普惠的驾驶安全能力?
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国内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AEB功能的搭载率为41.17%,选配有2.36%。逼近一半的渗透率水平,AEB的热度为何还像个新兴事物?
在之前的视频《AEB测评,变相“卖拐”?》中有提到,AEB即自动紧急制动,是汽车的一项主动安全技术。工作原理是利用车身传感器检测车辆前方是否存在潜在危险。如果有,通常会先触发前方碰撞预警系统(FCW),当驾驶员反应不够或者不及时时,AEB就会主动介入,进行减速制动。
结合障碍物的距离、车速等信息给到系统最终的判断,从而减轻或者避免追尾事故的发生。因此,很多人将其形容为“智能驾驶的最后一道防线”。
至于何小鹏所说的大部分人可能没有碰过AEB,也有一定道理。通常情境下,驾驶员往往会采取一脚刹车进行紧急制动。更关键的是,渗透率不等于开启率,一些AEB功能的适用范围也需要通过OTA持续升级完善。
而且以现阶段的智能驾驶发展来看,无论是L2还是所谓的L2.9,驾驶员对于行车安全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视。
因此过度宣传AEB不见得是好事。作为消费者,我们希望车可以提供足够安全的智能驾驶功能,同时我们也希望驾驶员不要分神驾驶甚至疲劳驾驶。无论哪一种,都可能对自身或是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整体上看,AEB的评价标准并不是能刹住就行,其灵敏度、误报率等都是关键的考量指标。
一般而言,灵敏度越高,误报率也会越高。在理想状态下,AEB执行起来应该是让车刚好停在障碍物面前,这对时机的把握很微妙,介入太早会干预正常驾驶,介入太晚可能导致刹车不及时。
另外,一些AEB功能由于感知不够准确,上路开启容易误刹车,从而影响到驾驶体验。不仅如此,如果是高速急刹,AEB的启用可能还会造成额外伤害。这些都是车企需要进行优化的方向。
举个例子,近日上线的阿维塔AVATR.OS 2.0.2系统,其中就对AEB功能做了明显升级。包括识别人和车以外的异形障碍物,扩大了对障碍物的识别范围;对低速溜车可能带来的碰撞风险也会采取紧急制动;以及降低制动压力,优化刹车体验。
总之,一个好用的AEB功能不仅关乎硬件、算法和标定,还与各家车企的策略选择有关。
AEB不等同NOA能力
图片来源:Euro NCAP
围绕这场AEB之争还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AEB表现欠佳能代表NOA的水平吗?
同济大学教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日前在一场直播连麦中表示,现阶段的导航辅助驾驶(NOA/NOP/NGP...)或者说智能驾驶和AEB其实是两个概念,两个团队以及两套算法。
AEB做得好,说明车企或者自动驾驶公司的经验好,因为AEB要用经验来做;而智能驾驶做得好,说明这家公司的数据闭环和AI模型做得好。他同时指出,目前包括特斯拉在内的车企,其智能驾驶的AI能力中并不包含AEB功能。
所以智能驾驶水平好不代表AEB就好,同样AEB好也不等于智能驾驶技术好。
不过,也有观点指出,大部分车企和自动驾驶公司的NOA和AEB分了两个部门在做,但也有一些特殊的,比如华为。据分析,华为是将NOA和AEB能力做了融合,一定程度上,NOA的能力可以赋能给AEB。
就像何小鹏说的,在高阶辅助驾驶方面,小鹏首先要完成智能辅助驾驶的能力优化(也就是XNGP阶段),之后再根据数据表现,稳定可靠地将部分能力带入到以人为主的主动驾驶安全领域,使误触发率可以降至几十亿分之一。
他也指出,这对激光雷达版本车型相对容易,但对无激光雷达版本车型就不那么容易了。
即便是现在,智能驾驶也好AEB也好,仍然要依靠堆砌传感器来达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讲,国内乘用车市场依然是车企自愿决定是否全系标配,或者根据车型定位来决定是否安装AEB功能。相比之下,美国等地区已经开始尝试强制新车安装AEB。
AEB在传感器硬件和算法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这并不能否定AEB本身存在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诚如前述,AEB要用经验来做,而车企之间的竞争势必会加快AEB、NOA的进步。
而眼下,比起高速刹停的PK赛,更重要的其实是推动AEB在国内乘用车市场的真正普惠。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关于渗透率近一半,AEB为何还是流量密码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解决你的困惑。路援帮往后会继续推荐渗透率近一半,AEB为何还是流量密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