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出行,从细节做起,让我们遵循交通规则,共同维护道路安全。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路援帮小编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汽车论坛 | 李伟: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思考和认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2023年7月5日-7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3届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本届论坛以“新时代 新使命 新动能——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题,设置“1场闭门峰会+1个大会论坛+16个主题论坛+N场发布”共18场会议及若干发布、展示、推广等活动,旨在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发展共识,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汽车行业的智慧和力量。其中,在7月6日下午举办的“主题论坛一:第五届全球汽车技术发展领袖峰会”上,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李伟做了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一、产品洞察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品力大幅提升,续航、安全性都取得长足进步,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用户关注的焦点正在发生变化,有三点变化明显,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续航:常温续航已能满足需求,低温及高速续航是关注重点。
从在售车型里程统计来看,纯电里程大多在500-600km;从近几年趋势来看,续航趋于稳定、更加理性,但低温及高速续航衰减较为严重,懂车帝2022年冬季对60余款新能源汽车进行测试,平均低温续航达成率为48.5%。高速时里程衰减也很明显。因此,为用户提供全温域、全场景的用车体验是下一步的重要方向。
(二)充电:可能成为下一步关注重点,超充加速发展。
当前部分用户还有里程焦虑,里程焦虑的背后是补能焦虑。充电桩少/分布不均、充电功率较低等问题影响充电体验。
当前主流车型采用2C左右电芯、充电桩功率集中在60~120kW,快充电时间在1小时左右。为提升充电速度,各车企加速布局超充技术,预计2025年后800V电压平台+4C电芯+320kW充电桩加速落地,并可能逐步由高端车型向经济型渗透。
(三)成本:油-电同价、电动平权的战争已经打响。
“卷”是今年行业主题词,油-电之争、自主-合资之争,异常激烈。
一是技术进步,高集成、高效率、高通用化率等带来降本。如长安多合一电驱系统,较三合一成本降低17%。同时,新工艺、新材料应用也有助于降成,如一体化压铸等。
二是规模效应带来降本。未来,成本还需进一步下探,油-电同价推动电动平权,加快新能源汽车时代普及进程。
二、技术路线之争:PHEV、REEV、EV,哪种技术路线更优?应如何选择?
EV加速性好、用车成本低、NVH体验好,但当前补能、环境适应性与用户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购车成本仍然偏高。
REEV保留与EV相同的纯电体验,并能化解纯电里程、补能焦虑,购车成本优于EV,但能量传递环节较多,高速油耗略逊于PHEV。
PHEV构型实现方式丰富,动力性与经济性兼顾较好,但难以兼容后驱需求,动力系统成本略高于REEV。
总之,几条路线各有优劣,企业基于产品定位、技术能力与资源来选择。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几种路线将长期共存,最终选择权在于用户和市场。
三、产业布局模式之争:垂直整合or横向协同?
回顾历史,不同阶段,产业协同的策略不同。燃油车的产业模式或许能提供参考。燃油车发展初期以垂直型为主,以福特为代表的车企自建整车、零部件,甚至运输铁路、矿山等,后来产业越来越成熟,就出现了专业分工,现在已基本全是这种模式。新能源汽车可能会复制燃油车的这种模式。
当前,新能源汽车还处于发展初期,技术更新快、关键系统成本占比高、供应波动大,企业适度垂直整合有助于掌握核心技术及产品迭代主动权,掌控成本、保证供应安全。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技术都适合自己做,而是选择能为用户提供更优体验的领域去做。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自主布局三电能力,自建、外购、合资的多种方式组合或更适合当前环境。
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入成熟期,专业分工可能更有优势,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效率更高、成本更精益。全球领先的零部件企业,如博世底盘系统、福耀玻璃、米其林轮胎等,都专注于本领域,面向全球供应,技术、成本、质量控制优势明显。
以上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关于中国汽车论坛 | 李伟: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思考和认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路援帮往后会继续推荐中国汽车论坛 | 李伟: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思考和认识相关内容。